上颌无牙颌种植畸形的类型漳州上颌无牙颌种植的手术是否安全?
上颌无牙颌种植畸形可发生于前后、垂直、横径3个方向。常见的上颌无牙颌种植畸形如下:
上颌后牙区是进食时主要功能牙区,该区域的牙缺失会引起咀嚼效率的降低,甚至由于长期的牙缺失导致骨失去生理刺激后牙槽骨发生吸收;此外上颌窦内气化,同样会导致窦底骨量不足,因此给上颌窦提升带来了挑战。
上颌磨牙,尤其是上颌窦底到牙槽嵴的距离过小,缺乏足够的骨组织支持时,一般采用上颌窦底植骨牙种植术来解决由于骨量不足不能种植的问题,但因手术复杂,更应慎重。
治疗过程中有三次试戴,其中两次技师本人亲自在场,DaVinci的技师总是亲自获取牙齿比色的第一手信息,并参与第一次烧结完成后的试戴。
1.上颌窦囊肿的发生率
上颌窦存在一些病变时可能并不出现症状,如粘膜增厚、囊肿以及窦腔浑浊等,然而这些病变在所有病例中高达74%。上颌窦囊肿是鼻窦囊肿中最常见的,其发生率仅次于上颌窦炎症。Giotakis研究发现上颌窦囊肿占所有鼻旁窦囊肿的89.5-92.7%,上颌窦囊肿的发病率为3.6%~35.6%,它可以在上颌窦的任何壁中发现,66%位于窦底部。他们认为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患病率,CT(ComputedTomography)和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相比曲面断层片有更好的精确度。在6831例患者中使用MRI检查出7.4%的患者有上颌窦囊肿,在1167例患者中使用CT检查出21.6%患有上颌窦囊肿,28265例患者中使用曲面断层片检查出3.6%患有上颌窦囊肿。
2.上颌窦囊肿与上颌窦炎
由于上颌窦囊肿和上颌窦炎(Maxillarysinusitis,MS)发生率均较高,因此需要区别。上颌窦粘膜被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覆盖,产生的粘液对其有保护作用。分泌液中发现各种各样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上颌窦炎是由反复细菌感染或化学、物理创伤引起的窦粘膜的炎性疾病。上颌窦炎和上颌潴留囊肿(Maxillaryretentioncysts,MRC)表现出类似的临床特征,尽管它们的致病原因不同,有时难以区分MS和MRC。Soung等对25例无症状MS和15例无症状MRC分别进行了病理学检查,MS的分泌液表现出对某些细菌的更强烈的炎症反应,而MRC的分泌液含有更多的保护性蛋白质。有学者发现使用CBCT比曲面断层片能更好区分MS和MRC。虽然MS通常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但一旦病情加重可导致进行性头痛和身体虚弱,有些情况可能发展为全身性败血症。有报告显示鼻窦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筛窦炎,额窦炎和上颌窦炎的病例数量迅速增加,2003~2012相比1983~1992年增加了637%。因此,许多学者提出应该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MS和MRC。
3.CBCT诊断上颌窦囊肿的优势
为了诊断上颌窦的病变如囊肿,息肉和肿瘤等,曲面断层片(Panoramicradiography)通常被广泛使用。但在PAN中,不是每个有价值的区域都能够被准确地检测,当直径小于3mm的上颌窦病变检查效果差。CT虽然能提供较好的三维影像,是上颌后牙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相对可靠的测量工具,但其空间分辨率低,在精细解剖结构方面存在不足,而且CT具有价格较高、辐射量较大、拍摄不便、再造费时、无法实现即拍即用、对关键骨结构定位不够精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口腔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CBCT是一种新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采用锥形X射线束和面积探测器,只需要围绕受检查者旋转250°~360°,获取容积再造所需数据,即可再造出各向同性的三个维度上的断层图像。
1.磨牙、前磨牙缺失,牙槽嵴极度萎缩。上颌窦底至牙槽嵴之间骨量不足10mm而需在该区种植体植入者。
2.上下颌牙槽颌间距离在牙齿修复允许范围内,如颌间距离过长者需牙槽嵴上植骨;如颌间距离过长且上颌后缩前牙反倪者,则需Le-fortⅠ型植骨下降-前移,间隙内植骨再行种植。
3.全口牙缺失,患者朋友不能耐受活动牙齿基托者。
上颌窦底植骨种植术手术步骤:
1.从上颌尖牙到第一磨牙龈颊沟横行切口,切开粘膜、骨膜,分离翻起粘骨膜瓣,显露上颌窦外壁骨面,勿伤及眶下神经。
2.在骨面上按窦腔大小用直径2mm球钻开一矩形窗口。钻孔时只穿透骨壁,勿损伤粘膜。除窗口上边界外,其余三个边用小骨凿或微型骨锯使其连通。
3.分离上移骨粘膜瓣。自上颌窦底起始,用一弯度适宜的鼻粘膜剥离子贴骨壁仔细分离、上推窦粘膜直至植骨的高度,一般上移1.5cm即可,切记勿穿通上颌窦粘膜。
4.修整骨壁下方组织,以便植骨块就位贴敷。
5.取半层自体髂骨或异体骨,经修整使其与植骨床一致,植入上颌窦底,应使其密
6.沿龈颊沟切口向腭侧分离翻转粘骨膜瓣,显露牙槽嵴骨面,在设计的位置上逐级钻孔,同时用手指用力抵住植骨块,使其同时钻通,z后将种植体旋入就位并起到固定骨块作用。(编辑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