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洗牙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牙齿突然间变长,有些人也会发现牙齿突然间变得特别的敏感,接触到冷热的食物都很容易发酸,这些都是下牙牙龈萎缩导致的。下牙牙龈萎缩很容易使牙齿产生很大的缝隙,还会影响到牙齿健康,漯河下牙下牙牙龈萎缩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吗?有方法可以恢复吗?
1、牙冠延长:下牙牙龈萎缩,导致牙龈边缘位置下移,临床观察到的牙冠显得延长。
2、牙根暴露:牙龈附着位于釉牙骨质界下方,导致牙根暴露在口腔中。
3、牙齿敏感:由于牙根表面覆盖的牙骨质较薄,在炎症刺激或治疗后,可能会被吸收或刮除,温度、化学和机械刺激会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到入牙髓,产生激发性疼痛,一般都能够恢复。如敏感症状持续,可能会导致牙髓炎症。
4、食物嵌塞:当下牙牙龈萎缩累及牙龈乳头时,牙间隙增大,常导致食物嵌塞。
5、根面龋:由于下牙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在菌斑的作用下,牙骨质容易发生龋坏,进一步发展,可能会累及牙本质和牙髓,有时会发生环状龋。
6、影响美观:单个牙齿及多个牙齿都可能会发生下牙牙龈萎缩,通常伴有下牙牙龈萎缩症、红肿,病损位于前牙时,牙龈缘高低不齐,冠根比例失调,影响美观。
7、伴随症状:下牙牙龈萎缩多为牙周炎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牙周炎导致的其他症状,如下牙下牙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咬合不适、口腔异味等。
牙周炎治疗后:牙周炎时,牙龈因炎症发生肿胀,掩盖了牙周组织的吸收,当治疗后,去除了刺激因素,牙龈肿胀消退,萎缩才表现出来。或当基础治疗后,进行牙周手术,翻瓣术或牙龈切除术等,都会引起下牙牙龈萎缩、牙根暴露。
1、局部原因:
菌斑刺激??包括细菌的酶和毒素是导致牙龈组织感染产生炎症的主要原因。其他局部原因:牙龈的机械损伤,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如金属冠边缘过长,伸展不适当,充填体悬突,不合适的正畸矫治器,错颌,牙齿拥挤等,口腔不良习惯如口呼吸;牙石,儿童随时间年龄增长牙石检出率也随之增加。这些局部因素可造成牙龈损伤和菌斑的滞留堆积而诱发下牙牙龈萎缩。
2、全身因素:营养失调如维生素C缺乏等;
3、内分泌激素影响如性激素等;
4、慢性系统性疾病:儿童糖尿病等;
5、其他全身因素:药物、遗传基因等。
6、儿童下牙牙龈萎缩易患因素: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固有层结缔组织乳头短平,牙龈点彩不明显。固有层结缔组织疏松柔软,龈沟相对成人显得较深,易发生退缩,这些解剖结构使牙龈受细菌感染,外伤刺激易引起炎症。
1、牙龈颜色:正常牙龈呈粉红色,患龈缘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变为深红或暗红色,这是由于牙龈结缔组织内血管充血、增生所致。
2、下牙下牙牙龈萎缩:健康的牙龈在洗牙或探测龈沟时均不引起出血。患下牙牙龈萎缩时轻触即出血,探诊也出血。探诊后出血是诊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客观指标。常为下牙牙龈萎缩患者的主要自觉症状,多在洗牙或咬硬物时发生,偶也可有自发性出血。
下牙牙龈萎缩的症状
3、牙龈外形:正常牙龈应为菲薄而紧贴牙面,患下牙牙龈萎缩时,由于组织水肿,使龈缘变厚,不再紧贴牙面,龈乳头变为圆钝肥大,与牙面不再紧贴。在以炎症和渗出为主要病变者,牙龈松软肥大,表面光亮,龈缘有时糜烂渗出;在以光纤增生为主的病例,牙龈坚韧肥大,有时可呈结节状并盖过部分牙面。
4、牙龈质地:由于结缔组织内炎症浸润及胶原光纤消失,使原来质地致密的牙龈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有些慢性炎症时牙龈表面上皮增生变厚,胶原光纤增生,使牙龈表面看来坚硬肥厚,但牙周袋内壁有炎症,探诊有出血。有些患者偶而感到牙龈局部痒、胀等不适,并有口臭等
5、牙周袋深度:牙周组织健康时,牙周袋深度一般不超过2-3mm,当牙龈有炎性肿胀或增生时,龈沟可加深达3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
1、局部疾病中比较常见的是牙结石刺激因素。附着在牙颈部的牙结石,会经常不断刺激牙龈,引起牙龈发炎而出血。其次是牙周病。由于牙齿周围组织病变,使牙龈水肿、发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一旦遇咀嚼或洗牙不当等刺激,也常引起下牙下牙牙龈萎缩。
2、龋洞刺激。牙颈部的龋病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到牙龈缘下,形成棕黑色的龋洞后,由于其边缘不整齐而且锐利,常会刺激牙龈,导致溃疡而出血。
3、选择和使用的牙刷不正确,对牙龈的机械性刺激大,造成牙跟出血,应选用新型保健牙刷,采用竖刷法。
4、由残冠,不合适的牙套(假牙)等刺激,造成粘膜糜烂和出血,要拔除残冠,纠正牙套(假牙)。
5、有些女性在经期表现为牙跟充血和自发性出血现象,通常在经期过后可缓解。
6、有些全身系统疾病,可导致牙跟出血,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经常检查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防止下牙下牙牙龈萎缩。(编辑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