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矫正有什么有效方法?很多患者在进行牙齿矫正的时候不能立即矫正,大多都需要先拔牙,但是有的人会认为拔掉好好的牙齿会很可惜,因此对拔牙矫正感到恐惧和犹豫,甚至会放弃对牙齿的正畸治疗,那么,为什么会在矫正牙齿之前先拔牙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非拔牙矫治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经历了一个从高一低一高的轮回过程。本世纪初,Angle主张通过促进咀嚼功能来刺激颌骨生长,为牙弓提供足够的间隙。他的牙弓决定基骨论,即强调必须保留全部牙齿,通过扩弓来解除拥挤的理论,经他的学生Tweed多年实践。发现80%的患者有畸形复发的情况,因而认识到扩大牙弓是有限的,颅骨的生长主要取决于遗传。1944年Tweed确立矫治中使用拔牙的理论。受Tweed拔牙矫治理论的影响,拔牙率较以前有了大幅度上升。本世纪60年代初,Begg通过对石器时代澳洲土著人群牙齿的研究,得出现代人牙齿的拥状是由于缺乏生理性磨耗的结论。Begg认为矫治牙列拥扭采用保留完整牙列的概念是错误的。Begg理论在60~对年代风行于世界,正畸拔牙矫治亦急剧上升到正畸拔牙史的顶峰。近年来,直接粘结托槽于牙面替代了多带环装置,使牙弓重新获得了被带环所占据的有效空间,为不拔牙矫治创造了有利条件。70年代初功能性矫治器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人们从中体会到生长发育期病人的治疗潜能,早期治疗使许多原来必须拔牙的病人通过非拔牙矫治达到了目的。
1、利用拔牙间隙排齐拥挤的牙齿。拥挤度在II-III度的患者拔牙的可能性较大。
2、利用拔牙间隙将前牙内收,改善牙弓突度,改善面型。比如有的人嘴唇比较前突,经过拔牙矫正后嘴唇的突度会变小,面型变得更加美观。
3、利用拔牙间隙调整后牙咬合关系,使得后牙尖窝交错,咬合接触面积最大,达到最佳的咀嚼效率。
本世纪初,Angle主张通过促进咀嚼功能来刺激颌骨生长,为牙弓提供足够的间隙。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也就是口腔里容纳不下现有的牙齿总量,表现为牙齿不整齐、倾斜移位等等。一般来说,4毫米以下的拥挤可以不拔牙,4毫米以上的拥挤就需要拔牙才可以矫正了,具体拔牙的部位和数量需要测量分析后确定;
当我们的牙齿多了一颗,牙量>骨量的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拔牙,然后在通过矫正等的方法来恢复牙齿正常形态。(编辑3002)